中國粉體網(wǎng)訊
稀土鈰基拋光粉是目前主流的稀土拋光粉,具有優(yōu)良的拋光性能,可提高制品或零件表面的光潔度,被譽為“拋光粉之王”。玻璃加工行業(yè)和電子行業(yè)是稀土拋光粉主要的下游應(yīng)用領(lǐng)域,每年經(jīng)拋光失效的稀土拋光粉廢料約占產(chǎn)量的70%,廢料組分主要來自稀土拋光粉廢渣、廢液、來自拋光工件的玻璃碎屑、來自拋光布上的磨皮(有機聚合物)、油污及其他雜質(zhì),稀土成分比例在50%。失效后的稀土拋光粉如何處置成為下游應(yīng)用企業(yè)一大難題。
稀土拋光粉廢料
當前,常用回收稀土拋光粉廢料的方法有物理分離和化學分離。
循環(huán)使用稀土拋光粉廢料的概括圖
物理分離法
(1)浮選法
最近幾年,浮選技術(shù)在固體廢物處理中得到了廣泛應(yīng)用。廢稀土拋光粉中組分的親水能力差異,選擇不同的浮選藥劑改善其組分在水溶液中的親和力,將親水顆粒留在水中,從而達到分離目的,但拋光粉顆粒的大小影響浮選回收率,且回收純度不夠。
浮選時,選擇不同的捕收劑,除雜效果相差巨大。楊治仁等人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當苯乙烯膦酸的pH為5時,通過浮選后氧化鈰,氧化鑭的回收率達到95%,氟化鈣和氟磷灰石的回收率最高僅為20%。粒子直徑小于5微米的粒子,由于浮選效果不好,需要進一步分離除去雜質(zhì)。
(2)磁選法
廢棄稀土拋光粉具有磁性,借此,Mishima等人設(shè)計了一套磁場是垂直方向的裝置來回收稀土拋光漿料。當廢粉漿料的流速為20mm/s、循環(huán)時間為30min、漿料濃度為5%、漿料的pH為3時,二氧化鈰和鐵凝絮劑的分離效率可以達到80%。若將磁場方向變成水平梯度,然后加入MnCl2溶液,可以從二氧化鈰中分離具有相反磁性的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
(3)其他方法
Takahashi 等人將顆粒不容易沉降的廢粉漿料在-10℃冷凍,然后放到25℃的環(huán)境中解凍后,雜質(zhì)與稀土氧化物形成了分層,方便聚集并回收廢料里面的有用物質(zhì)。
化學分離法
化學法主要采用酸溶和堿焙燒后回收工藝,以還原劑作為輔助試劑再經(jīng)過除雜、萃取、沉淀得到稀土拋光粉原料,該方法稀土回收率較高,但工藝流程長,成本高,過量的強酸或強堿產(chǎn)生大量廢水,制得的拋光粉純度不高,拋光性能欠佳。
(1)堿處理
三氧化二鋁和二氧化硅是稀土拋光粉廢料中的主要雜質(zhì)。在60℃的溫度下用4mol/L的NaOH溶液與稀土拋光粉廢料反應(yīng)1h,除去稀土拋光粉廢料中的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雜質(zhì)。
去除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的雜質(zhì)時,堿浸出法影響因素的排序為:堿與拋光粉廢料的質(zhì)量比>浸出反應(yīng)的時間>浸出反應(yīng)的溫度>堿的濃度。
堿處理拋光粉的回收工藝流程圖
來源:羅天縱等,廢棄稀土拋光粉回收再利用研究進展
伍鶯等人研究了稀土拋光粉廢料與NaOH混合焙燒,通過焙燒產(chǎn)生了RE(OH)3和NaF,焙燒產(chǎn)物在鹽酸中的稀土回收率得到了提高,與沒有進行堿焙燒的粉體相比,稀土回收率高出10%左右。
(2)酸處理
回收拋光粉廢料中的稀土元素時,經(jīng)常會用硝酸、硫酸和鹽酸來浸出,稀土拋光粉廢料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鈰微溶于硫酸,若將反應(yīng)溫度提高、增加硫酸的濃度、增加二氧化鈰與硫酸的質(zhì)量比,加快反應(yīng)速度,能提高二氧化鈰溶解速率。若二氧化鈰的顆粒粒徑增加,則二氧化鈰更難溶于硫酸。
(3)還原劑輔助酸浸出
如果用酸直接浸出CeO2,效果不理想,如果加入還原劑將Ce4+還原成Ce3+,則可以提高稀土浸出率。使用還原劑H2O2來輔助鹽酸浸出稀土拋光粉廢料,能顯著提升實驗效果。除了H2O2還原劑,鐵粉、KMnO4和硫脲也具有相同的作用,但是鐵粉和KMnO4用作還原劑的話,會產(chǎn)生新的雜質(zhì)元素。
如果使用硫脲輔助鹽酸,當溫度為80℃,硫脲的用量0.2g/g,鹽酸的濃度3.5mol/L,反應(yīng)的時間150min,二氧化鈰的回收率可達到91.23%。但硫脲作為酸浸稀土拋光粉廢料的還原劑也有缺點,在強酸環(huán)境中硫脲容易發(fā)生分解,產(chǎn)生為尿素、H2S和廢氣。
參考來源:
[1]湖南皓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胡珊珊等,稀土拋光粉廢料中稀土回收循環(huán)利用現(xiàn)狀及展望
[3]董碩,稀土拋光粉廢料回收過程研究
[4]伍鶯,陳冬英,歐陽紅,周潔英.從稀土拋光粉廢料中回收稀土試驗研究
[5]羅天縱等,廢棄稀土拋光粉回收再利用研究進展
[6]Hashiguchi K et al. Magnetic separation system for recovery of glass polishing agent.
[7]Yang Zhiren et al. Flotation performance and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styrene phosphonic acid as a collector to synthetic (Ce, La)2O3.
[8]Takahashi R et al. Recovery of the glass abrasive particulates form used slurry by freezing and thawing.
(中國粉體網(wǎng)編輯整理/山林)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quán)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