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wǎng)訊 近日,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寧聰琴教授團隊在國際生物材料頂刊Biomaterials上發(fā)表題為“Interactive effects of cerium and copper to tune the microstructure of silicocarnotite bioceramics towards enhanced bioactivity and good biosafet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鈰和銅的協(xié)同效應來調控硅磷酸鈣生物陶瓷的物相組成、微觀結構以增強成骨活性和確保生物安全性。上海師范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學院2017級碩士生許順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骨科吳強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師范大學寧聰琴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戴尅戎院士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研究內容簡介
由創(chuàng)傷、感染和腫瘤疾病等引起的骨缺損修復目前仍是骨科臨床面臨的挑戰(zhàn)。骨缺損延遲愈合和不愈合的發(fā)生率可高達20%,這給患者和醫(yī)療系統(tǒng)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可降解生物活性陶瓷作為一種可行性的解決方案目前被廣泛研究。盡管眾多研究表明,功能元素可有效增強生物材料的生物學特性,然而,調控新骨生成速率和材料降解速率的匹配,同時兼顧生物安全性仍然是一個難題。鈣磷硅體系生物陶瓷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活性,近年來作為人工骨材料得到了廣泛研究。
本研究中,作者利用生物功能性元素鈰 (Ce)和銅 (Cu)協(xié)同調節(jié)硅磷酸鈣生物陶瓷 (Ca5(PO4)2SiO4, CPS)的物相組成和微觀結構,對其降解性、生物活性和生物安全性進行了深入研究。
硅磷酸鈣生物陶瓷的物相組成和體內降解性
硅磷酸鈣生物陶瓷的顯微組織結構
一方面,通過在硅磷酸鈣生物陶瓷 (CPS)中摻入不同含量的功能性稀土元素鈰 (Ce)探究其對CPS陶瓷物相組成、微觀結構及降解性的影響,并結合本課題組之前關于Cu-CPS的研究結果 (Biomaterials, 2021, 120553) 進一步探究了Ce和Cu的協(xié)同作用效應。結果表明,引入Ce可通過液相燒結機制提高CPS陶瓷的燒結性能,并引起CPS相分離,抑制CPS陶瓷支架的降解速率。相比之下,Ce和Cu共摻的 0.5Ce0.5Cu-CPS 材料既能保持較高的致密度,又能加速CPS的本征降解性,這與晶界處析出的銅氧化物密切相關。
硅磷酸鈣生物陶瓷的體外成血管性能
硅磷酸鈣生物陶瓷的體內成骨活性
另一方面,生物學結果表明Ce有助于促進CPS的體外成骨活性,并可通過Cu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單一細胞培養(yǎng)條件下,Ce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血管抑制效應,而這種Ce誘導的血管抑制可以通過細胞共培養(yǎng)方法得到緩解,并可通過Ce-Cu共摻實現(xiàn)逆轉。大鼠股骨髁缺損模型實驗表明,Ce對CPS成骨和成血管的增強作用具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而Cu-Ce共存的0.5Ce0.5Cu-CPS陶瓷表現(xiàn)出最佳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這項工作表明,體外細胞共培養(yǎng)技術可更好地反映生物材料內植物在體內的生物學行為;利用多種功能元素的協(xié)同作用有望平衡材料的生物活性、降解性和生物安全性。該工作不僅為骨修復和再生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生物材料,并為設計新的生物材料提供了一種從材料組成、顯微結構到生物學性能及安全性調控的綜合性策略。
(中國粉體網(wǎng)編輯整理/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