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wǎng)訊 日前,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實驗室劉勇教授通過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近期使用后的防霾鼻罩濾芯上采集的霧霾顆粒,以及分析霧霾顆粒里面含有的各種元素。
北京化工大學的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勇介紹說,實驗采用的樣本是使用10天左右的防霾鼻罩的濾芯,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放大2000倍左右,能清晰地看到附著在濾芯材料纖維上的微米級大小的霧霾顆粒。
據(jù)他介紹,通過實驗看到的主要是固態(tài)的霧霾顆粒,有碳酸鈣、氧化鐵、硫酸鹽等,非固態(tài)的氣溶膠則要通過另外的方式才能看到。
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放大2000倍左右,能清晰地看到附著在濾芯材料纖維上的微米級大小的霧霾顆粒。
到底誰才是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
形成霧霾的霧滴、細顆粒物都是肉眼無法看到的,需要借助顯微鏡儀器。平常所見只是灰塵而已。
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但是霧和霾的區(qū)別很大?諝庵械幕覊m、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tǒng)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煙霞)。
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tǒng)表述,尤其是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tài)污染物,最后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
PM2.5產(chǎn)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fā)電、工業(yè)生產(chǎn)、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jīng)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一般而言,粒徑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主要來自道路揚塵等;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則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揮發(fā)性有機物等。
換言之,霧霾的產(chǎn)生是一定氣象條件下,人類生產(chǎn)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環(huán)境容量所致。只有通過相應的治理措施把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下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空氣污染問題,而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