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能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已認證
元能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已認證
隨著鋰離子電池產(chǎn)業(yè)的高速發(fā)展,人們對電池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的關注日益增多,鋰離子電池的性能衰減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活性鋰損失、活性材料損失、極化損失等;在實際鋰離子電池開發(fā)中,從原材料到電極制備及成品電芯組裝,各層級的特性及其演化均會影響到電池的性能。因此, 在鋰離子電池的研究工作中,建立從粉體材料到極片再到電池的多層級關聯(lián)性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當前鋰電研究者關注的重點。
元能作為一家設備自研公司,除了關注設備本身的性能之外,更致力于尋求機理分析方法上的突破。在前期的工作中,曾自主設計實驗,選用5個不同電阻率的三元粉末,固定53.3%的固含量,按照質量比例96.5:1.5:2(活性物質:導電炭:PVDF)進行漿料制作,并完成系統(tǒng)化涂布、輥壓、沖片、扣電組裝,分別結合粉體、漿料、極片、扣電導電性能變化分析各層級關聯(lián)性,圖1為各層級關聯(lián)性示意圖。測試結果顯示從粉末層級到漿料層級,由于制備漿料時加入了其他輔料和溶劑,再加上制備工藝的波動性,導電性趨勢未表現(xiàn)出完全一致的狀態(tài);而到扣電層級的直流內阻,由于各扣電組件的電子電阻、電荷轉移電阻及鋰離子擴散電阻等的影響,層級關聯(lián)性也存在不一致的現(xiàn)象,但對于粉體層級差異比較大的1號和5號材料,各層級的關聯(lián)性還是比較一致。
圖1.鋰電不同層級關聯(lián)性分析
從粉末到混合粉末預混,到漿料,再到電極層級,微觀組成與結構處于不同形態(tài),如圖2所示。對于粉末層級的電導率,由于僅包含活性顆粒,一定壓實狀態(tài)下電導率可表達為:σAM =σ0*φ/τ,其中σ0*為粉末本身的電導率,φ為壓實狀態(tài)下粉末顆粒的體積分數(shù),τ為粉末顆粒連通的迂曲度,與顆粒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相關,連通性越好、接觸面積越大,τ越小。粉末電導率測試過程中,隨著壓力增加,壓實密度增加,顆粒體積分數(shù)φ增加,顆粒之間的連通性和接觸更好,τ變小,因此粉末電導率升高。
而從混合粉末預混態(tài)到漿料,再到電極,向活性顆粒粉末中引入了導電劑和粘結劑。導電劑有利于電子傳輸網(wǎng)絡的構建,而粘結劑會增加電子傳輸阻抗。混合粉末或漿料或電極涂層的電導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活性顆粒相互連通形成的導電網(wǎng)絡和導電劑形成的導電網(wǎng)絡,當然兩者之間的接觸也能形成電子傳輸網(wǎng)絡。此時,有效電導率可表達為:
其中,σeffe為有效電導率;φact為活性顆粒粉末的體積分數(shù);τact為活性顆粒粉末的連通迂曲度,連通性越好、接觸面積越大,電子傳導路徑的迂曲度τ越??;σact為活性顆粒本身的電子電導率。φsub為導電劑粉末的體積分數(shù),τsub為導電劑粉末的連通迂曲度,σsub為導電劑顆粒本身的電子電導率。一般地,活性顆粒的本身電導率遠低于導電劑,特別是正極。因而活性顆粒貢獻的電子電導率很小,導電劑是電子傳導的主要路徑,因此導電劑的分布狀態(tài)與連通性是影響電子電導率的主要因素。與純粉末相比,漿料到電極中導電劑和黏結劑的引入,直接影響電子導電性能的評估結果。從混合粉末預混態(tài)到漿料,再到電極,電子導電率的關聯(lián)性主要與組分的分布狀態(tài)和連通性相關,特別是導電劑的連通網(wǎng)絡,如果這種導電網(wǎng)絡能夠在工藝過程中一直保留下來,則各層級電導率會完全相關。
圖2.各層級顆粒微觀形貌
從原材料到器件各層級關聯(lián)性是鋰電領域的一個龐大課題。從另一個維度思考,大家最終的關注點一直是最終端電芯的性能,但在當前狀態(tài)下,各層級質量嚴控是關鍵,但如果能提前一個層級明確問題根源,提前預估問題也可進一步避免時間和成本的大量浪費。元能一直以來也接收到合作客戶層級關聯(lián)性的需求,尤其是粉體電阻及壓實密度與極片電阻及壓實密度的關聯(lián)性,實驗室機理端探索過程也嘗試多種方法去尋求關聯(lián)性的突破,本篇文章旨在結合已經(jīng)做的一些探索性工作做下思路行分享。
2. 鋰電粉體預混狀態(tài)電阻率關聯(lián)極片層級電阻率
不同層級關聯(lián)性(圖1)的探索工作中發(fā)現(xiàn),粉體層級與極片層級的關聯(lián)新不一致(導電劑的影響顯著),但漿料到極片的關聯(lián)性完全一致,主要考慮的還是粉體到漿料到極片過程,導電劑,黏結劑的引入,直接影響電子導電性能的評估,為進一步明確影響,實驗室設計以NCM材料為主,參考干法攪拌工藝中的預混部分,分別按照NCM:PVDF=19:1及NCM:PVDF:SP=18:1:1配比充分混合制備不同配比的混合粉體,并結合PRCD系列設備對不同混合的粉體進行電阻率評估測試,進一步明確粉體混合前后導電性能差異。如表1為粉體預混前后電阻率測定的結果差異,從結果上看,在NCM中摻混PVDF后,由于粉體狀的PVDF導電性較差,混粉后的樣品相比純NCM粉體表現(xiàn)出導電性變差的現(xiàn)象,而同時摻混導電性較好的SP后,混粉的導電性能得到有效提升,進一步明確相對于粉體材料,正極極片層級導電性的提升主要歸功于導電劑的引入。在粉體層級電阻率和極片層級電阻率的關聯(lián)性探究中,通過粉體預混狀態(tài)的電阻率進行關聯(lián)是一種可嘗試的思路,當前元能已經(jīng)逐步在完善自有的扣電線,下一階段將結合自有攪槳、涂布、輥壓工序進一步明確該思路的可行性。
表1.粉體預混前后電阻率測定差異
3. 鋰電極片電阻率與涂覆層粉體電阻率關聯(lián)性探究
預混粉體的實驗中,大家可能會關注到一個點,極片層級導電劑和黏結劑的引入狀態(tài)與純粉體預混是有明確差異的,經(jīng)過漿料層級時的攪拌,PVDF已經(jīng)是溶膠狀態(tài)的存在,還有溶劑的引入,在極片層級烘干后的狀態(tài)與預混也是有明確差異的,關于這一點元能的小伙伴們同樣也提出了質疑,于是同步設計了極片層級刮粉,針對極片刮粉后粉碎的粉體狀態(tài)進行電阻率測試,結合BER及PRCD系列設備評估其與極片層級電阻率的關聯(lián)性。
在這一部分實驗中,分別選取NCM和LCO兩種未輥壓的極片作為樣品,并對樣品進行25MPa壓強下不同位點電阻率的測試,以明確選取極片的涂覆均勻度合理,避免變壓測試階段引入各位點差異過大。如圖3為BER系列設備原理圖及所選取極片的單點測試結果,分別選取極片不同位置的6個點,計算其電阻率變異系數(shù)COV,從結果上看所選極片的COV均小于5%的水平,初步明確所選極片的均勻性良好,可作為本實驗評估的樣品極片。
圖3.BER系列設備原理圖及極片單點測定結果
按照實驗設計思路,分別對兩種極片進行刮粉處理,刮取集流體表面的涂覆層粉體,并對刮下的粉體進行研碎處理,以確保粉體端電阻率測定過程的取樣均勻性。如圖4為PRCD系列設備原理圖及極片涂覆層粉體電阻率測定結果,從曲線上看,涂覆層粉體表現(xiàn)出與純粉體相同的趨勢,均隨著壓強的增大,電阻率逐漸降低。為進一步明確差異,結合極片電阻率和涂覆層粉體電阻率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表2為實測結果對比表,從結果上看兩者數(shù)據(jù)未呈現(xiàn)數(shù)量級上的差異,且從兩種類別的電阻率差異上看,LCO兩種狀態(tài)下的電阻率均大于NCM,初步看來該思路是合理有效的。由于樣品選取的局限,當前實驗驗證仍不夠系統(tǒng),需進一步設計同一主材類別的不同工藝條件的實驗進行驗證,同時也在考慮除了刮取涂覆層粉體進行對比驗證外,直接在漿料層級模擬涂覆狀態(tài)烘干后或直接漿料烘干后進行研碎處理,以此關聯(lián)極片性能,如果明確可行,是否可以在不進行涂覆的情況下完成極片層級性能的預估?下一步元能內部也需進一步設計實驗逐一明確。
圖4.PRCD系列設備原理圖及極片涂覆層粉體電阻率測定結果
表2.極片電阻率與涂覆層粉體電阻率對比表
4. 小結
伴隨行業(yè)發(fā)展的增速,鋰電各層級間的關聯(lián)性一直是大家關注重點,其中材料導電性能與電芯電性能、安全性能評估息息相關,本文結合實驗室的測試經(jīng)驗,為粉體電阻率和極片電阻率的相關性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實驗通過粉體層級的預混及測試評估,明確黏結劑、導電劑引入對電阻率的直觀影響,此外考慮到溶劑的引入影響及黏結劑狀態(tài)的差異,對成品極片刮取涂覆層粉體進行了對比測試,初步評測可以作為一種有效思路進行關聯(lián)性探究,下一步元能也將細化試驗方案,推動更加系統(tǒng)化的關聯(lián)性評估。
5. 參考文獻
【1】楊紹斌, 梁正. 鋰離子電池制造工藝原理與應用.
【2】mikoWoo@理想生活.鋰離子電池極片理論及工藝基礎.
相關產(chǎn)品
更多
相關文章
更多
技術文章
2024-12-19技術文章
2024-12-16技術文章
2024-12-05技術文章
2024-11-28虛擬號將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掃碼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