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高速鐵路是我國領先于世界發(fā)達國家的先進集成技術之一,截止2024年底投入運營的里程已達到4.8萬公里,居世界第一。剎車片(閘片)是決定列車行駛速度、緊急制動能力,確保運行安全的關鍵制動部件。而粉末冶金技術在高鐵剎車片的制備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粉末冶金技術制備高鐵剎車片
粉末冶金是一種將金屬粉末或金屬與非金屬粉末混合,經過成型和燒結等一系列工藝制成材料或制品的技術。目前高鐵上最常用的閘片是銅基閘片。
銅基閘片制備
原料選擇:銅基閘片以銅粉為主要原料,通常會添加錫、鉛、石墨、二硫化鉬等添加劑。其中,錫能提高材料的強度和硬度;鉛可改善材料的摩擦性能和切削加工性;石墨和二硫化鉬則是良好的固體潤滑劑,能降低摩擦系數(shù),提高閘片的耐磨性能。
混粉工藝:采用機械混合法將各種原料粉末充分混合均勻。這一步驟至關重要,直接影響閘片最終性能的一致性?蒲腥藛T通過優(yōu)化混粉設備和工藝參數(shù),如控制混粉時間、轉速等,確保各成分均勻分布。
成型工藝:常用的成型方法有模壓成型和等靜壓成型。模壓成型是將混合好的粉末放入模具中,在一定壓力下使其成型,該方法適用于制作形狀簡單、批量較大的閘片。等靜壓成型則是利用液體介質均勻傳遞壓力的特性,對粉末進行全方位加壓,使粉末在各個方向上均勻受壓而壓實成型,更適合制作形狀復雜、對密度要求較高的閘片。實驗證明,等靜壓成型制備的閘片密度比模壓成型高5%-10%,從而提升了其耐磨性能。
燒結工藝:將成型后的坯體進行燒結,使其致密化。燒結過程一般在保護性氣氛中進行,以防止金屬氧化。通過控制燒結溫度、時間和升溫速率等參數(shù),可獲得理想的組織結構和性能。清華大學的研究成果指出,優(yōu)化燒結工藝后,銅基閘片的摩擦系數(shù)波動范圍縮小,制動穩(wěn)定性顯著提高。
粉末冶金應用于剎車片的優(yōu)勢
優(yōu)異的摩擦性能:粉末冶金剎車片能夠在不同的溫度和速度條件下,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摩擦系數(shù),摩擦系數(shù)波動控制在±0.05內,確保剎車的平穩(wěn)性和可靠性。無論是在高速行駛還是緊急制動時,都能提供足夠的制動力。
良好的耐磨性:由于其特殊的材料結構和制造工藝,粉末冶金剎車片具有出色的耐磨性能,使用壽命長,減少了更換頻率,降低了維護成本。
耐高溫性能強:在高速制動過程中,剎車片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粉末冶金材料可承受瞬時1000℃高溫而不發(fā)生性能劣化,遠超傳統(tǒng)樹脂基材料的600℃極限,有效保證了剎車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
可設計性強:通過調整粉末的成分和配比,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使用場景和需求,定制出具有特定性能的剎車片,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從”卡脖子”到自主突破:中國高鐵剎車片發(fā)展歷程
1. 技術空白期的被動局面(2012年前)
在高鐵發(fā)展初期,我國完全依賴德國進口剎車片,面臨核心技術封鎖。德國企業(yè)不僅以1.6萬元/對的高價壟斷市場,還設置”以舊換新”等苛刻條款,甚至限制備件供應,嚴重制約高鐵運營效率。這一階段,剎車片作為耗材的年更換量達4次/列,而核心技術缺失使我國在關鍵部件供應鏈上處于被動地位。
2. 國產化破冰之路(2012-2019年)
隨著天宜上佳、浦然等企業(yè)突破粉末冶金閘片技術,國產替代進程加速。2019年國產剎車片產量達56.3萬片,雖僅占總供應量的18.9%,但已打破外資壟斷格局。此階段國產產品通過UIC和IRIS國際認證,標志著質量達到世界標準。
3. 完全自主時代(2020年至今)
截至2024年,國產剎車片市場占有率突破50%,形成天宜上佳(41.8%)、北京浦然(20.3%)等龍頭企業(yè)主導的競爭格局。國產產品不僅滿足350km/h運營需求,更實現(xiàn)從原材料到工藝的完全自主,單位成本較進口產品下降40%。
中國高鐵剎車片的發(fā)展歷程是一部充滿挑戰(zhàn)與突破的奮斗史,粉末冶金技術的應用為其發(fā)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企業(yè)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相信中國高鐵剎車片產業(yè)將在未來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為中國高鐵走向世界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來源:
王曄:高鐵制動用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高鳴等:高速鐵路剎車片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
每日經濟新聞、北京日報、智研咨詢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留白)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