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國立新加坡大學(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開發(fā)出二氧化錫(SnO2)用做鋰離子充電電池負極材料的技術,并在電氣化學國際學會“ECS 2004 Joint International Meeting”上發(fā)表(演講號碼316)。使用二氧化錫可使放電容量增加到目前鋰離子充電電池所使用的graphite carbon的兩倍左右。此次通過進一步改進電極使用的二氧化錫材料的結構,從而使放電容量增加到3倍左右。
為了提高二氧化錫材料的特性,將二氧化錫加工成棒狀后使用。國立新加坡大學將其稱之為“二氧化錫納米棒(SnO2 Nanorod)”。該納米棒直徑15nm,長500nm左右。在700℃下高溫處理和進行堿性處理生成。利用該材料測量了電極材料特性。在最初60次左右充放電周期中,單位重量的放電容量確保1100毫安/g~400毫安/g,相當于使用二氧化錫粒子時的兩倍左右。

二氧化錫納米棒
為了提高二氧化錫材料的特性,將二氧化錫加工成棒狀后使用。國立新加坡大學將其稱之為“二氧化錫納米棒(SnO2 Nanorod)”。該納米棒直徑15nm,長500nm左右。在700℃下高溫處理和進行堿性處理生成。利用該材料測量了電極材料特性。在最初60次左右充放電周期中,單位重量的放電容量確保1100毫安/g~400毫安/g,相當于使用二氧化錫粒子時的兩倍左右。

二氧化錫納米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