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斌 教授 博士 燕山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簡 歷
1998年7月,大連理工大學,鑄造專業(yè),本科畢業(yè);2001年3月,大連理工大學,工學碩士;2006年7月,大連理工大學,工學博士。
2006年,副教授;2010年,教授;
2007年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
2012年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2018年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二、已取得的主要學術成績、創(chuàng)新點及評價
1. 將材料化學鍵與位錯動力學相結合,揭示了納米孿晶銅的強化機制和納米孿晶金剛石的硬化機制。其科學意義在于,將金屬材料和共價材料的力學行為研究統(tǒng)一到一個考慮化學鍵的位錯理論中來,拓展了位錯理論所適用的材料范圍,為材料強化和硬化提供了一個新的設計工具。該研究成果發(fā)表于Sci. Adv.等期刊,美國休斯頓大學Jakoah Brgoch教授認為該方法“不僅能用來研究材料變形和硬度的機理,而且能為材料微觀結構調控提供參考”。
2. 提出了一種建立復雜合金材料團簇結構的有效方案,揭示了復雜合金材料團簇結構與團簇價電子數(shù)、剪切模量等宏觀力學性能的關聯(lián)。該工作為研究復雜合金相的力學性能提供了基礎,不僅促進了對其微觀機理的理解,還可以指導設計和制備性能優(yōu)異的復雜合金相。該研究成果發(fā)表于Acta Mater.等期刊,德國開姆尼茨工業(yè)大學Peter H?ussler教授等將該方案成功用于非晶、準晶等多個復雜合金相團簇結構的建立。
3. 提出了任意結構晶體高溫彈性系數(shù)計算的一種普適方法—變形元胞法,成為預測高溫高壓條件下材料彈性系數(shù)的可行方案。不僅為研發(fā)新型高溫結構材料提供了可靠的評估手段,而且對深入理解其它極端條件下(如地球深部)物質的彈性行為具有重要意義。該方法已被國內外十余個課題組成功用于高溫合金設計、地震機理和礦物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近五年,在Nature, 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55篇,其中通訊作者論文32篇。4篇論文入選高被引論文。
|